
《炒魷魚株式會社》
內容簡介
終於又結束了一個面談。哎,好累。這分工作真不輕鬆,每天都得面對那一大堆哭哭啼啼的眼淚、不分青紅皂白的怒罵、哀聲嘆氣的跪地求情,走在夜路上甚至得小心提防那些挾怨報復的偷襲。
「你被炒魷魚了!」我當然了解這句話的殘酷,以及聽到它時所升起的既錯愕又無助的心情,畢竟我曾經也是被裁員的對象……
但是,自從我進來炒魷魚株式會社擔任面談官後,我的任務就是每天不帶表情地對幾百個人重複這句話。
不知道其他面談官怎麼調適這一切──當我看到又一個年紀輕輕卻幹勁十足的女職員走進面談室,她的表現比起主管們好上千百倍,卻不得不成為公司權力傾軋的?牲品;當我看到又一個熱愛自己的工作的老員工坐在我面前,他為公司賣命了十多年,卻因為公司營運不佳而必須裁撤整個部門;當我看到昔日意氣風發的大學同學做著一分乏味的工作,才能無法發揮,鎮日鬱鬱寡歡;當我……
「叩叩叩!」哎,不多說了,我聽到下一個面談對象用力的敲門聲了──「請進。」
台灣有種公司叫做「討債公司」,顧名思義就是幫別人討回他們討不回,或不好意思討回的債務;而「炒魷魚株式會社」,顧名思義就是幫公司開除他們不好開除的員工,看到這裡大家一定開始覺得奇怪,天底下有哪間公司會不好意思開除自己的員工啊?這種心態的產生,以及這種公司的成立,就是因為有條法律說「不准直接告知員工要他們離職,除非另有約定」,所以才出現這種名字很特別的公司來幫助其他大公司鑽法律漏洞...
會看這本書,一方面很衝動的因為是蔡康永推薦的,另一方面受奇怪名字的吸引,沒想到還滿好看的,整個就是很意外...
雖然還沒開始工作,但看著這些未來將有可能面臨的各種情形,一方面很有趣,一方面百感交集,另一方面則是給自己有所小小警惕,也只覺得出社會好難,不只須要應付工作內容,還要應付人際關係,更要面對人們的鉤心鬥角。開除原因百百種,有本身工作不認真本該開除,有因為薪資太高公司負擔不起而開除,有成為派系鬥爭下的犧牲品而開除,有因為公司利益衡量後而開除,巴拉巴拉一堆,才知道,原來被開除不一定就代表工作能力差,而是其他依常理來看是不合理的,這在工作競爭激烈的日本,我想壓力不大也難,難怪《派遣員的品格》中的大前春子寧可當一名派遣員,因為工作做完就閃,不必受太多人情壓力、派系鬥爭,更不需要擔心隨時飯碗不保,也許,這樣的生活比較Easy吧...
工作中的派系鬥爭,平常聽過不少,不僅系上有老師吃過這種苦,我家老爸也有吃過這種苦,而我自己也有過類似小小的經驗,這種很難預料,只能說看你壓不壓對寶,是不是對到老闆的味,就跟唸設計平常作業打分數一樣,只要你合老師的口味,分數就不會太難看,不合的話輕則分數低,重則被當掉,如此爾爾...
總之讓我憂心的,是未來自己的工作(也許是我想太多),覺得台灣的工作模式越來越像日本,更何況《炒魷魚株式會社》描寫的是歷經泡沫經濟後的日本,經濟衰退下的情況,難保現今台灣經濟如此不景氣下,自己能不成為企業主顧慮利益下的犧牲品,看來危機意識隨時都要有,就如同書中真介所說的,「越是不能區分『工作』和『上班』之間有什麼不同的人,越容易成為被裁員的對象」,很抽象的話,但也讓我印象深刻,不禁投影到最近的畢製,「越是不能區分『作業』和『作品』之間有什麼不同的人,越容易成為被淘汰的對象」。以上...